【論西周孝王及伯公父銘文禮器群相對應年代之關係】
中國陝西省於1976年一月於扶風縣云塘窖藏出土,西周伯公父青銅器九件。計有勺2、壺蓋1、盨5、盨蓋1。其中有二件勺狀銅器、兩器連銘、考古發掘者釋為”伯公父作金爵、用獻、用酌、用享、用孝于朕皇考、用祈眉壽、子孫永寶用耇”。共有二十八字銘文也,這九件青銅禮器出土及考證”二勺”上之銘文,是唯一有記錄著中國自商周以來所有青銅器出土,唯一在器品上雋刻著本器品為”金爵”之形制(如附圖),其實與其說其器為”二勺”不如說其形為”二瓚”更為恰當(因勺之柄更長也),但是宋朝時宋人皆將爵之形制定為”三足一耳一流”之飲器為爵,在千年以來之固有觀念上,眾考古學者們也不敢斷然將”爵”之形制及樣式改變,(因為現今大家所認識之青銅器之品名及形制樣式都是宋人所定也),今時若要依本1976年出土之”二勺”銘文上雋刻著”伯公父作金爵”而將宋人千年以來大家對爵的形制及樣式推翻,依”台北故宮”所研究結論稱之為”茲事體大”也。而本人認為”伯公父作金爵”更能證明西周時”爵”之形制也。
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論盛世吉金―商周青銅禮器之源由
據典籍及史料考證先民在商周時期並無提煉純金之技術及知識習慣,概由於純金開採不易及稀不可得,不如銅礦料之量多,堅固可塑性也高,故商周先民投入銅器之冶煉技術及發展較多也較成熟,進而大量為王朝統治階層使用也。
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戰國 蟠龍紋鼎
(本品附有國家古文物鑑定證書)
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西漢錯金嵌孔雀石青銅席鎮,高6.4 cm,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
從史前社會至魏晉時期,人們在室內都是席地而坐,一種是在長條形榻和正方形枰上鋪席而坐,另一種是在地板上鋪席而坐。席在人們起身、落座時常會移動,又容易卷角。如《史記》中就記載,商鞅第二次拜見秦孝公,闡述自己的變法方略,孝公聽得入了迷,不知不覺地向對方靠攏,以至於膝蓋超出了自己席子的邊緣,席子當然也隨著移動了。為避免這些問題,古代人就在席子的四角放置鎮,用來壓住席子。古人布席還講究位正,孔子就嚴守“席不正不坐”的準則。為保持席正,也需壓以重物。
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2013-09-21 09:20:37 来源: 中国文化报作者:黄辉
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商晚/西周早 龍鳳紋簋 高17公分、寬21公分
(本品附有中華民國古文物鑑定證書)
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商代 螭龍獸面紋鼎
(本品附有國家古文物鑑定證書)
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戰國 蟠龍紋鼎
(本品附有國家古文物鑑定證書)
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