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206 (1)

紅山--玉馬蹄形器

RIMG0137  

紅山-玉太陽神

 

     紅山文化遺址,最初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山後,年代距今約4800-5800年間,經學者長時間的研究和探討,才對此一文化遺存有進一步的認識。民國43年始正式以首次發現遺址的所在地-紅山,合名為紅山文化。紅文化分布區域包括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熱河東部與河北北部及其相鄰近的地區,分布範圍極廣,為我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。自七十年代起,考古學者用了大約六年時間,第一次取得紅山文化玉器地層上的證據,因而解決了存散於國內外紅山文化玉器的年代問題。

   紅水文化玉器玉料來源,大致取得於東北遼寧省岫岩縣,所出產的玉料被稱為岫岩玉。顏色以黃綠色為主,由淺至深,有腊脂光澤,呈半透明或微透明狀,硬度常在4.5~5.5之間,比重2.5~2.8。岫岩玉是一種產地廣泛的玉材,如今在全國各地已發現質地接近的品種就有十多個,可知相似原料的玉材,不一定就是一地的礦產,不論何地,只要地質條件相同,就可能組成成本相似玉材,不過其中以遼寧所產的由岩玉為標準。

   紅山文化玉器在出土紀錄上,數量上雖然不是很多,但器類還算豐富。有生產工具玉刀、斧、鏟等;禮制用器玉璧、銊、璜等;裝飾品玉環、勾雲形器、馬蹄形器等;尤以動物形象佩玉、藝術品最多,有玉龍、蟬、魚、龜、鳥、豬龍形獸等。從紅山文化的琢玉技術上來看,已具有豐富的製玉經驗,雖然大多數玉件通體光素無紋,卻能把握住器物造型的特點,僅寥寥數刀,就能把器物刻劃得栩栩如生,十分傳神。圖案疏朗簡潔,做工精緻細膩,斜面稜線和陽線琢磨規整,稜線觸之有感,視之不見,表明雕刻技術十分純熟。比較突出的特點是還能因材施藝,以減少不必要的琢磨,像玉鳥、獸形玉、玉蟬等都是利用玉料的自然形態,稍加琢磨而成,製作唯妙唯肖,靜態中亦具動態,藝術效果很高,充分顯示出那些無名玉匠非凡的創造能力。這種不務華飾,重視玉的質地美與色彩美,可知他們是真正賞識玉之美的最早先民。在雕琢工具上,尚未發現有使用砣具的跡象,仍就停留在以石攻玉的水平上。以石攻玉雖然是延用製造石器的傳統方法與工具,但在製玉工具的選用上,則使用了硬度很高的石英、水晶或瑪瑙磨製而成。鑽孔用實心的圓棍或空心管,鏤空用拉條,拋光則用皮革等。刻紋方面以粗陽線為多,且多為弧線,似用手工不斷修改而成。

   由於目前尚未發現到大型的紅山文化墓葬,玉器數量相對較少,流入世界古董市場則更是微乎其微,因此造成了蘇州玉作坊大量仿製贗品充斥於市場,其質地雖接近岫岩縣玉種,但全無受沁雜色或土蝕斑駁的痕跡。收藏者均以此區土質乾燥,墓坑保存良好作為解釋。可是我們只要翻閱大陸各博物館所有紅山文化玉器藏件資料,無一不是帶有沁色,就是帶有嚴重浸蝕或器面老化收縮的現象,稍有眼光者,定可明察秋亳,而不至於弄假成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