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 20公分、重250g
清宮珍藏--壽字如意頭,大品和闐白玉,白玉精雕、品件優雅、氣質非凡也,呈諸君鑑賞~
諸君們、許久未與大家問候了,由於天氣不好,又久病在身,在此先向大家行禮問好了,祝願諸君一切都平安順心、心想事成也。
諸君們在收藏的心歷路程上,想必感慨良多也,為何真品、好品有如鳳毛麟角之稀少,嘆呀!我的品件跟書上、相片上的那件很像,但是卻是假的,因為是仿品工廠照書上依樣畫葫蘆,給偽仿出來在市面上賣錢的。悔呀!真品那裡找呀!諸君需知,仿品膺品在明清時期就已充斥在市也,連愛玉如痴的乾隆爺,都曾經被矇且看走了眼,才著有乾隆之真假「玉杯記」流傳於世也,有的人因此而因噎廢食,不敢玩老件也,轉而收些白玉或者和闐玉來玩,聽說近幾年來新彊的和闐玉也正漲了很多倍呢,唉呀!嘆呀!正歡喜之時,什麼?我收的不是真正的和闐玉,而是青海玉、白舒玉、甘肅玉、俄羅斯白玉、遼寧玉、岷玉、韓國玉、新彊山料晶白玉也,或者電視購物台每天都有賣,有加持過的阿富汗白玉,或者是義大利的白石料也,唉呀呀~~我的一級白、二級白、甚至於我的羊脂白也都破功了呀,我該如何呢?
我中華民族歷史五千年,歷朝歷代固有文化、文物根深蒂固,不容扭曲、偽造敗壞。本老人早就諄諄告知,苦口婆心:「和闐玉有和闐玉的質感及結晶體,它的皮殼是內斂的,不是白、晶、亮的,和闐玉是天然礦物體以微晶體方式的結合,有它固定的肌里及紋路的,上手沉而滑膩,有如嬰兒之肌膚般,透著溫潤的質感也。
諸君們需知要嚴格的來辨別,除了看它的溫潤的質感,還要上手拿,是否沉而滑膩,切不能晶亮而拉手也,或者死白而結構疏散,或者工法粗利這些都不是和闐玉該有的特質,當然從單單的網路所傳送之照片,是可修飾加工的,切不可信!奉勸諸君,買好品,一定要親自上手,親手交件也。諸君們要收藏就要收藏真品、好品,真正收藏家乃「一品真好品,勝過百品平凡品也」,請諸君多斟酌、鑑賞,定可體會品件之藝術面、文化面、歷史面深度及廣度之深層質感,才是真正的收藏級品件也,共勉之~
2013.8月20論收藏:
諸君們要說到古玉的收藏是最具有挑戰性的,在古玉界十年八年可能都還在基礎階段也,要知乾隆爺在位六十年,以皇室之力集歷朝歷代古玉之大成,還自稱自個為「玉痴子」,可知玉在中國人之地位,其遺留之「五福五代、宜子孫、子孫永寶等等」都明確指出玉乃傳家寶,傳國之重器也,但是以乾隆爺數十年之經驗,從故宮典籍之記錄來看,乾隆本身也常常看走眼也,也要和識玉及懂玉之大臣們互相考證,以正其正確之認知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