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98 (4)

商代--大玉戈 

 

商代--玉筒形器

 

     商代分期的問題,如依商王朝的世系排列,可分為早、中、晚三個時期。商代早期文化遺址發掘的並不是很多,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偃師二里頭三、四期文化。玉器多扁薄大器,紋飾多採用陰刻和浮雕相結合手法琢製而成,證明當時已有較為熟練的玉雕技術。中期玉器較早期多而廣泛,以鄭州二里崗文化為代表,形制與種類上雖不如早期豐富,但在工藝的水平上卻有明顯的進步,此時期玉器以精美大型的玉戈最為普遍。商代晚期亦稱為殷,玉器出土地點已有五十餘處,但以殷墟最為集中。據不完全統計,殷墟出土玉器已在一千二百件以上,最重要的是1976年清理的婦好墓葬,隨葬玉器達七百五十五件之多,幾乎包含了所有殷代玉器的器形和種類。其中大部分為姿態生動,造型假美的人物、動物形象裝飾用品。其次是禮器、儀仗用器、用具、工具等各類玉器。無論從藝術欣賞角度來看,還是從它們的製作工藝觀察,許多作品均可堪稱為中國古代玉器精華,是中國古代玉器發展鼎盛時期的傑出代表作。

 

    商代晚期玉器,就其質料而言,不但玉石種類繁多,而且玉材來源也是相當廣泛的。近年來約有三百件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經學者觀察和鑑定,結果多數為與新疆和闐玉相似之軟玉,少數為南陽玉、岫岩玉和大理石。玉器色澤則從墨綠到淡綠分成多種顏色層次,還有黃色和白色。此鑑定結果出乎人意料之外,但也說明了商代晚期玉料,確實有從外地輸入的,只是今日無法讓我們理解的是,在三千餘年前,中原與新疆山河阻隔,交通不便,新疆所產之玉料以何管道輸入內地?至於玉雕工具的使用方式,可以肯定的是玉工已使用轉動性工具及青銅工具,以進行玉石之碾雕,此一定論可以從婦好墓出土有領玉璧,其兩面所雕之流暢同心圓紋,及玉龍牙齒,玉鳳尾部之透雕等,有青鍋號絲鎪鋸痕跡得到證明。玉器的生產中心,則是當時的都城所在,當時王室已設有"玉府"之類專製玉器的手工業作坊。治玉之人是奴隸,他們與原始社會治玉成員完全不同,因他們均已失去人身自由,而成為會說話的勞動工具。

 

    在玉器工藝方面,主要表現在玉器所施的紋飾上面。早期已有簡單的幾何圖案,中期開始出現陰刻平雕結合作品,晚期浮雕、圓雕、透雕也得到普遍應用。近年來圓雕作品雖屢有發現,但數量上仍不能與片狀玉器相比,形成這種現象原因有二。第一:圓雕玉器大多數以長方體或圓柱體玉料稍微加工雕刻而成,此種方法雖可達到省工之效,然未能突破玉料形狀的限制,終難免具有原始簡單的特色。第二:片狀大型禮器占相當數量如璧、環等,其雕琢之後所留下的下腳料或淘汰的殘次料,就來作為片狀魚、鳥、獸等的雕製,故片狀玉器數量十分龐大。

 

    我們要如何從紋飾、工法及造型上來斷定為商殷玉器呢?商代玉作紋飾的雕刻技法大致可分為三類。第一為雙線凸雕作法,亦即所謂的粗雙鉤陰刻,由"勾"與"徹"手法作成,乃商代晚期玉器紋飾之最具特色者。第二為陰刻凹線技法,完全以"徹"手法琢製,也是常見的。第三種紋飾雕刻法是前二者的混合使用,其線條多為直線,轉彎處角度頗大,似方折,剛勁而有力,一些學者稱之為"折鐵線"。若用放大鏡觀察,可知這些陰線雕刻並非十分精細,曲線為逐段接續而成,時有斷開或交叉處,且帶有毛刺,這種毛刺不是現代高轉速工具所能產生出來的。玉器紋飾分開來看,只是零散的回紋、螺旋紋、變形雲紋、三角紋、節紋等,以及臣字眼(目字眼)或獸面(饕餮紋),本身並不能構成具體圖形,但合起來卻與造型密切配合。線條順著造型的曲度彎轉,彷彿是器物細部描寫。若忽略造型,只看紋飾時,僅見平行雙線的彎轉與拉長,不具意義。多重線紋的特點則是線長而平行,其間或可見圓弧狀的彎轉,但整束多重線紋仍是平行的轉向,沒有扭轉的現象。至於動物紋上下依附而成的圖案,則是各種動物紋完整獨立,彼此身體沒有互相交纏或共同的情況,常見的是龍在上鳳在下的依附同體。

 

    粗雙鉤陰刻的勾撤技法,多重線雕的長平行線紋,動物紋飾的同體互相依附,紋飾線紋跟隨器形而轉,折鐵線、臣字眼、磨茹角、重環紋(皿形紋)等,均為商代玉器紋飾、工法及形制上的特徵,常同時見於商代不同素材的雕刻品中,若再加上沁色、老度的判斷,那麼商殷玉器年代的鑑定當不是一件困難之事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華夏堂古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